董事長
常 露 上 人
【經歷】
台中市私立慈明高級中學董事長
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理事長
世界佛教比丘尼協會副會長
台灣佛教總會常務理事
中華佛教僧伽會理事
慈龍寺、寶源寺、普賢寺住持
內政部宗教事務諮詢委員會委員
台中市政府市政顧問
中華普露功德會創會會長
中國電視公司「慈音甘露」節目弘法主講人
【獲獎】
榮獲「教育部第十六屆師鐸獎」
榮獲「第二十五屆新世紀中興文藝獎」
榮獲「世界佛教傑出比丘尼貢獻表揚獎」
榮獲聯合國「第十六屆國際佛教傑出女性獎」
榮獲內政部頒發「宗教公益深耕獎」
榮獲教育部頒發「社會教育貢獻個人獎」
【著作】
六祖法寶壇經講釋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釋
釋教興學勝緣起
常露上人,民國七十一年四月十六日,禮台中慈明寺上聖下印長老座下剃度出家。
民國八十年慈明商工改制增設科別,為使校務順利推展及慈智聖行辦學理念得以實現,上聖下印長老深識 常露上人卓越處事能力與智慧,特派 上人擔任學校董事,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大業奉獻心力。
任重道遠承師志
世紀浩劫毀校園
民國八十八年,一場世紀末的百年大震,將經營二十餘年的慈明校園夷為平地,四幢校舍倒塌三棟,幸得諸佛庇祐,所有的住宿生均安然無恙逃離現場,因原校地處於斷層帶,校舍又已坍塌毀夷,學生無法正常上課,遂積極尋求新校地。
一夕之間慈明的校舍化為空無,所幸在當時的立法委員沈智慧、台糖廠長蕭正茂的大力協助及諸多大德的鼎力護持之下,得以從霧峰舊校址遷建至擁有十公頃寬廣校園的太平現址。
遷建之初,新校區是一大片一覽無遺的田園空地,為能儘速復課,先搭起了臨時簡易教室六十四間,長榮公司援贈貨櫃屋大小共五十一個做為臨時辦公室,暫時得以安頓全校師生。
悲心大願勇擔責
災後雖順利在太平新校區簡易教室復學,然而教學環境惡劣,設備不足,加上重建困難重重、動土遙遙無期,致使學生人數大量流失。由霧峰遷校至太平重建,雖是九二一震災重建,然實屬遷校,所需經費龐大,重建之路萬般障礙、崎嶇坎坷,令人憂心。
民國九十年元月三十一日,慈明董事會改選, 上人經董事們共同推舉為董事長,誠惶誠恐中,想起恩師堅信唯有教育大業才能利益眾生,思維才能廣闊,也才有新的契機;恩師創校之維艱,生病住院時仍時時惦念著學校事務,師為教育投入之精神實在令人欽佩,身為弟子當以「師志為己志」;另一方面也考慮到師生們的安住,雖知學校重建之路何其漫長,建設工程何其浩大,經費籌措何其不易,上人以其堅韌不屈的勇氣毅然挑起重建重擔,承繼創辦人上聖下印長老遺志,立即為重建慈明馬不停蹄,一方面進行籌款事宜;另一方面積極規劃校舍建築及思考學校未來發展方針。
深心奉獻建慈明
民國九十年五月十五日,在葉建築師建昌大德的幫忙、放下本身已約訂的工作,以 上人費盡心力的慈明優先,設計出教學大樓的全新藍圖之下,劃開了原來荒蕪的西瓜田,奠定重建的基地。
在諸山長老、法師、長官、信眾的關懷與支持、學校師生殷殷期盼之下,新校園終於得以動土深耕。然由於貸款過程錯綜複雜,諸多不順,一度導致營造廠因擔心上人所承受的財務壓力過大,遲遲不敢開工。
眼見重建工程延宕,上人一則憂心學校師生上課環境不佳,早一天蓋好,即可早一日解脫;一則擔心再拖延,下個年度的招生必滿佈困難與障礙,幾經思量,鍥而不捨地一再說服營造商,或是受到上人願力感動,教學大樓終得於十月正式開工。
力求真善美.事必躬親
從土地的租賃契約、補助款的申請、貸款事宜的協商、校舍建築的規劃設計、建材的選用、校園環境的美化,乃至學校未來願景、行政方針、師生的關懷等等, 上人幾乎事必躬親。
工程施作期間,每每親自至現場視察,掌握施工進度、安全與品質;對於工程細節更是絲毫不馬虎,多次至製作廠商處選材、看設計、看打樣,力求盡善盡美,給予全校師生最優美、最安全的上課設施與環境。
一步一腳印.為校忘軀
十年重建期間,每項新設施在籌備時,均必須與聯合貸款銀行進行協商評估,呈報主管機關,遊走各政府機構,期間往返勞頓之艱辛,實是不可言喻。若非 上人以其超乎常人、堅韌之意志,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之精神,慈明或許早已成為歷史名詞。
民國九十九年,最後一棟建築-行政大樓申請貸款遲遲未能通過,銀行、教育主管機關,甚至諸多法師及社會人士均表關懷,一再勸退 上人;為求這最後一步順利踏出, 上人不惜以己身發願,只要能順利通過貸款,自身付出甚麼代價都好,因為慈明重建就剩這最重要的行政設施。當此願在心中發起,在一次的聯合貸款會議中,當 上人踏入會場階梯時,竟踩空倒下,腳踝受傷骨折無法行走。眼見會議即將開始,好不容易集合五家銀行及相關單位,若改期工程勢必延宕,當下只得借來輪椅,由弟子們推著輪椅就定坐位。等到會議結束, 上人的腳早已腫脹變形,立即送往台大醫院急診。
上人為學校之心志如此堅定不移,行政大樓的貸款最終如願審核通過。十年漫長的重建過程中,所有的困難在其日夜辛勞、苦心奔走下終於一一迎刃而解。慈明高中在這位不平凡的平凡人—常露上人的引領下浴火重生,勇敢地走出九二一陰霾,展翅高飛,邁向巔峰。
十年重建展新機
莊嚴建築‧雋鑄巍峨學府
先進設施.學習園地~正醒教學大樓
「正醒教學大樓」於民國九十年五月奠基動土,十月正式動工闢建,民國九十一年九月落成啟用。樓高六層可容納學生三千餘人的「正醒」樓,乃引用上聖下印恩師字號,以紀念恩師創校精神。全棟雙走廊設計,層層挑高四米,提供學生良好活動空間。二樓兩側以菩提心橋連接,普願走過橋上橋下的師生,悉發菩提心,得大覺智。
專業設備.研習場所~金容實習大樓
在正醒樓啟用後旋即規劃學生迫切需要的實習環境,民國九十二年五月動土,九十三年九月金容實習大樓落成啟用,樓高六層且擁有各種高科技配備的專業教室,不僅可作為檢定場所,更可提供社區研習之用,在中部地區技職學校中獨占鰲頭。
溫馨舒適.住宿良所~金智學生宿舍
為體恤遠道求學的學子免於舟車勞頓之苦,九十四年冬天興建學生宿舍,九十五年金智宿舍大樓落成啟用,嶄新五樓建築,全幢空調規劃,並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舒適的住宿環境,提供學子最好的休憩居所。
智慧第一鎮校之寶~法界文殊石雕聖像
九十五年六月九日由佛像造像大師詹文魁居士所塑造,總高十五米、寬八米,象徵智慧的法界文殊聖像開光安座,坐落於校園中。菩薩聖像一體二面表徵權實之不二法門於一身,向著學校大門方向為權教面,權教菩薩面雙手胸前作轉法印,象徵以菩薩精神將知識、技藝、學術、品德授予學子,餘十隻手各持本校科別的代表器具:手持奶瓶-象徵幼保科;手持菜刀-象徵餐飲科;手持扳手-象徵工科;手持剪刀-象徵美容、美髮科;電腦為資訊科;飛機為航電科;書本即高中部;學校LOGO則象徵辦學精神。向著行政大樓方向的則為實教面,實教菩薩面雙手當胸合掌表徵著萬法唯心,餘十隻手分別持鈴-表智慧,持杵-表方便,顯示悲智雙運;蓮華-表清淨心;法輪-即正法常轉;經書-即般若智慧;念珠-表精進;智慧劍-為菩薩最具代表之法器,由劍升起光明火焰,照破黑暗,遠離一切罪惡,消除一切煩惱;頂上雙手高舉托著摩尼寶珠,表示吉祥圓滿與光明無盡。聖像以慈愛與無畏精神鎮守校園,護佑師生智慧日增,學子課餘徜徉其間,更能排憂解勞、安神寧靜。
安全寬廣.優質園地~正信樓幼兒園
上人深信教育能奠定孩子良善根基,為孩子種下善因福田,秉持至真、至善、至美的教育理念,正信樓托兒所於九十六年元月落成啟用,全棟採開放園區設計,全新的設備與寬廣的校園,給孩子一個陽光、綠意、安全的優質新學園。正門上方設計學士方形帽造型,期許孩子順利升學,深具意涵。
寬敞跑道.鍛鍊體能~田徑運動場
九十六年學生體育活動的主體工程--田徑運動場完工,這項具備三百公尺六線跑道的田徑運動場完成後,結合原設置的籃、排、網球場,使學子的各項體育活動設施完備,達成德、智、體、群、美五育兼備的全人教育。
聖力加被.出入平安~佛教藝術校門
九十七年五月十日全新的慈明校門經過火供、灑淨、祈福的儀式後剪彩啟用,主結構以仿古代宮室建築「三進門」為主體架構,貴氣的帝王瓦佈滿屋簷、屋脊,表現出學府尊貴的獨特氣質。
樑壁上掛有八卦九宮輪咒,能擋一切惡緣;屋樑下方檜木花窗鑲嵌著六字大明咒,表觀世音菩薩慈光普照,師生進出校門均蒙受觀世音菩薩願力加被。
校名後方牆面以黑膽石浮雕百馬圖,希望學子精進勇猛,實現夢想;門柱上以琉璃與紫水晶鑲崁,意表每個孩子都是寶,並由上人親題「慈悲喜捨善導諸生興隆聖行」「明識因緣化育群眾共証菩提」對聯,引伸出佛教學校以佛陀的精神慈悲化導芸芸眾生、莘莘學子,適切表現出本校教育的理念與精神。
校園樞機.全方位功能~聖露行政大樓
為提供教職員工一個獨立的辦公環境,及多功能空間運用,正信樓落成啟用同時,聖露行政大樓舉行動土奠基,九十九年四月落成啟用。
樓高七層、建築風格典雅的行政大樓正是校園樞紐,七樓設置為佛堂,護佑全校師生身心安康,福增慧長。
建築上方為避雷針,以金剛鈴金頂包覆。「鈴」,有警覺、歡喜、智慧三義,意涵祈請諸佛菩薩護佑慈明校園。
屋簷下之「時輪金剛」,時輪即是時間之輪,安奉此時輪象徵不受時間方位之局限,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消除內在疾病與外來障礙,增長壽命、財富,提升學業等等;並祈願能夠日、夜皆吉祥。
聖露行政大樓的落成啟用,讓慈明校園整體規劃臻於完善圓滿。
優美校園 融入佛教藝術
上人潛心深思,感嘆佛陀教育之偉大,佛法之殊勝,欲使正法根植校園,以利益全體師生,同霑法益,在校舍建築物及整體校園布置上,細膩巧妙地徧置了許多佛教的設施:如兩處佛堂,文殊菩薩聖像,讓師生隨時都可禮敬佛菩薩;鑲嵌、雕塑、浮貼咒語、圖像、器物如金剛杵、八吉祥、六字大明咒、大法輪、文殊咒輪、觀自在勒石,沙彌園區……等等,都有避邪安神,吉祥如意之涵義,使花木扶疏,綠意油生的校園庭舍更為寧謐安祥。
綠意盎然 處處美景成蔭
由一片荒蕪的旱地建設成綠意盎然的優美校園,上人二十年來不辭辛勞四處化緣高大樹苗,在經費見拙之時甚至自掏腰包,請工人在校園內植樹。
一片片鮮綠如茵的草坪;猶如十八羅漢以各種不同的姿態屹立的五葉松;一邊九棵、取其長長久久之意,分布在綠蔭大道兩旁的十八株落羽松;上人的菩薩心,猶如為荒漠送來甘泉,一點一滴讓慈明校園綠樹成蔭,四處皆美景。
屹立校園中,一株由成樹移植,樹幹三人合抱,樹高三丈,樹齡五百餘年的九穹樹,是 上人費盡心思,終在機緣裡得遇而運回栽植,作為慈明的「校樹」。九穹樹公公經過細心照料,樹身挺拔,枝葉茂密,無論烈日酷暑或是狂風暴雨,始終屹立不搖,展現了堅軔的生命力,如同慈明高中歷經地動天搖的「九二一」大地震,在 上人堅毅的信念下,辛勤的耕耘、建設,重新燃起生機。
扭轉乾坤杏壇揚
雙十深耕百年業
「教育」是百年樹人大業,從承續師志以來, 上人依持著恩師的興學宏願,在慈明這塊杏壇福田上殷殷耕耘,不敢稍怠。為實踐人間佛教,將佛陀悲智精神融入教育,希望能建立一個快樂、充滿人文氣息、和諧溫馨的優質學習環境,在校園中親自示範言教、身教,讓學生在老師們帶領中學習,能重視生命的意義與生活的充實,培養出最健全的人格,懂得孝順父母和尊敬師長,建立孩子的自信,點燃孩子的亮點,讓每位學子都能適才適性,無憂學習,盡展所長。
以人為本.每個孩子都是寶
上人將每一位慈明的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在其慈悲與智慧的笑容裡,親切和藹的叮嚀與用心關懷著每一位師生;在其殷切的教誨之中彰顯了佛教的精神,為教育、為學生犧牲奉獻。
為體恤住宿學生離家求學,難得和父母聚會的落寞心情,二十年來,不管寺務、會務、校務多麼地繁忙、辛勞,上人始終堅持每月初一、十五都到學校與住宿生共進晚餐,以家長的身分陪伴著孩子。晚餐結束後,親自發下零食,與學生聊天,讓他們有回家的感覺,感受到溫暖的關懷之情,進而也讓學生家長能夠放心孩子的在校生活。
以愛分享,強化家庭教育
上人深感學校教育雖然能教導孩子課業及人生的義理,但真正對孩子影響最深遠的,還是家庭教育,因此每學期均舉辦「親職教育」講座,親自對孩子及家長開示、溝通,從佛學生命輪迴、因果業報的角度分享親子課題,重建現代家庭薄弱的親子關係,因為親子關係和諧,家庭自然也就和樂幸福;家庭和樂幸福,社會自然也就祥和樂利。
佛化教育,建立生活常規
上人常以實際的行持,引導師生進入佛化的教育。每學期舉行法會,誦念佛經,為全體師生祈福;學生考試、參加比賽、旅行前,引領學生向佛菩薩祈佑平安順利。在全校的集會中,以淺近生活化的言詞,寄寓佛法的深義;以柔軟風趣的言辭,含攝佛陀教化的善巧。親撰佛教小故事,每週發予各班宣講閱讀,教導學生明善惡、識因果;提倡素食,使師生都能發慈悲心,促進健康環保。
校園之中經常見到 上人的身影,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當學生向 上人雙手合十,一聲「阿彌陀佛」,在 上人親切和藹的笑容裡,顯現出無限欣慰的神情,因為感受到學生在合掌與稱念佛陀洪名當下,已種下殊勝的善因。
殷智領航,樹立杏壇典範
歷經二十年的努力與建設,慈明高中在 上人的引領下浴火重生、展翅高飛,連續多年榮獲教育部評選為優質高中,評鑑為「一等最高榮譽特優學校」,並獲臺中市品德教育推動典範標竿『校務推動類』銀質獎、『班級經營類』金質獎,一0八年更榮獲全國僅三所高中職、中部唯一獲頒『教育部品德教育特色學校』的殊榮。
上人以方外清修之士,卻懷入世濟眾之行,其「悲、智、願、行」之奉獻精神,不僅引領慈明往勝景,更足為杏壇之典範。
一本初心蘊芳華
上人深信,唯有具備愛心、恆心與耐心的老師,才能實踐自己的教育精神與理念,既要是嚴父,也要是慈母,每個老師都能以慈愛與包容來照顧、陪伴學生三年的高中生活, 展現自身的專業傳授知識,讓孩子們自然而然的學習,身教引導、慈愛教化,如此,才能培育出品德兼優、術德兼修的人才。
為讓青春期的孩子能展現自信,走出徬徨,上人以慈心為本,發揮佛教辦學的特色,聘任具專業心理輔導的老師及修習佛法具專業知能的法師來輔導學生,破除學生心理障礙,在真摯誠懇的談話中,逐步解決學生的難題,並開設佛學課程,從心端正學生的舉止行宜及思維,將善的種子廣植於慈明校園。
愛永不止息,深耕於慈明
在上人潛移默化的引導以及學校的信任與支援下,慈明教師堅守在自己的教職崗位上,保持著對教育工作的熱忱,在不同的孩子身上,看見不同的成長,感受到身為教師存在的價值及意義。而在老師們用心的教導與關愛之下,孩子們所感受到的愛,也展現在日常生活的禮貌與尊重上,校園中一聲聲的笑語問候,上課時認真地回應師長,就是給予老師們教學最大的動力與回饋。
金鐸育學子,深心植福田
憑藉著上人所堅持的以心為本、以愛為名,並相信教育對孩子所產生的正向影響力,本校莫玉玫、劉佩宜老師以永不止息的愛,全心為教育付出,接續榮獲模範愛心教師表揚,莫玉玫老師更獲頒一0八年師鐸獎,以無限的榮譽,為學校增添珍貴的杏壇芬芳。
慈智聖行育學子
多元適性教育‧培育棟樑人才
上人深感技職教育是台灣經濟的基礎,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契機,面對教育環境的改變技職教育將愈行受到重視,成為教育主流,唯有不斷的提升師資、更新設備與科別,才能因應科技快速發展對技職專業人才的需求。慈明高中的科別規劃,結合社會需求與時代脈動,像是網路直播、電競專班等新興領域,再加上多樣化的實用技能專班、建教合作、產學合作等,輔導學生考取多元證照,讓學生依個人的興趣、志向作多元的選擇,適性學習,找尋生涯發展興趣,學成後不論升學或就業均適宜。
高職類科-完備專業技能,升學就業兼修
設有資訊科、航空電子科、電子商務科(電競專班)、照顧服務科、觀光事業科、餐飲管理科、廣告設計科(動漫專班)、美容科、幼兒保育科、應用日文科等十大科別。
實用技能學程-以就業為導向,規劃職涯體驗
設有餐飲技術科、烘焙食品科,美顏技術科等科別
建教合作班-校園專心學習,企業專業實習
設有餐飲管理科、美容科
僑生專班-產學攜手合作,打造全新契機
設有餐飲管理科,招收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僑生就讀。
進修學校-成就自我價值,強化實務能力
設有餐飲管理科。
幼兒教育-奠定良善根基,培育健全人格
附設幼兒園招收班別為三歲以下之嬰幼兒班、三至六歲之幼兒班、才藝班等。
發展特色課程‧打造閃亮慈明
隨著網路工具與社群普及,社會價值已經逐漸轉移,工作型態也已經逐漸改變,愈來愈多新興職業成為新趨勢。
針對孩子們未來將面對的社會型態,學校開設多種新興職業專班,並融入特色課程,透過獨特具創意的課程內涵,導引學生有效學習,提升未來競爭力。
「花綻瓷鳴」創意走秀,創造藝術美學饗宴
一0七年台中花博開幕典禮,慈明高中以「花綻瓷鳴」為主題,進行創意時尚走秀。青花瓷元素,結合國樂器的音韻之美,呈現繁花新生的活力景象,營造出兼具視覺、聽覺的花博美學饗宴,不僅為活動增添風采,學生超吸睛的演出更是博得現場滿堂彩。
資電群科
以人工智慧為特色課程,連結修平科技大學與任課教師一起搭配協同教學。
觀光事業科
與日月潭和菓森林合作,導入職場體驗課程,將課本上學習到的知識,藉由親手體驗得到更深刻的體會。
食品烘焙科
展現實用技能班的核心價值,在承辦校內外的販售活動中,架構微型創業的能力。
電子商務科
透過實戰直播訓練,讓學生在實際體驗中,能夠思考如何把構想製作成成功的直播平台。
美容科
與日韓姊妹校進行彩妝交流研習課程,同步世界時尚潮流;並辦理成果發表會,讓學生能有機會站上舞台,盡情展現自我。
照顧服務科
結合時代需求,建立長照產學特色班,輔導考取多元證照,並與中台科大合作,暢通就業、升學管道。
培訓第二外國語‧日韓留學不是夢
語言,是掌握與世界連接的溝通工具。慈明高中除英語之外,將日語、韓語納入常規課程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學習到第二外國語,除了增加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與動力外,更能提升對自我的肯定,走向世界,勇敢追夢。
拓展國際交流‧締結姊妹校
與日本、韓國多所學校締結姊妹校,並定期辦理國際教育旅行,透過至日韓學校參訪研習,讓學生拓展視野,學習、體驗不同的生活與文化差異;同時在接待姊妹校學生來台參訪時,讓學生擔任導覽,直接與日韓同齡學生交談共處,展現語言學習成果,也學習如何包容尊重異國文化,辦理至今,每年均有學生至日本、韓國就讀大學,實現日韓留學夢想。
佛化辦學成果‧獲邀赴韓演講
透過與姊妹校相互參訪,也讓日韓學校感受到佛教辦學的用心,一0七年四月韓國東義大學特別邀請 上人至韓國演講,融入佛法,引導大學生找到人生目標及生命意義,讓這些未曾接觸過佛法的學生,經由上人深入淺出地講釋,透過正向思考對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善用大學四年的時間培養善緣,對未來生涯的規畫安排,有更明確的方向。
結合社區資源‧貢獻所學成果
為培養學生具備社會人文關懷以及永續社會參與的思考能力,慈明高中拓展服務學習計畫的面向,學習 上人所倡導的悲智精神,推行「好鄰居社區服務活動」,除為周邊鄰里社區進行環境打掃,並發揮各科專才,廣設科結合社區特色,為鄰近車籠埔國小旁的水泥護欄創作彩繪牆;美容科學生為永成里長輩剪髮;餐飲科製作麵包餐點愛心義賣等等;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展現自己在校所學技藝,身體力行,走入社區關懷弱勢,學習付出與感恩的真諦。
推廣書法藝術‧人文良善校風
上人有感於現代青少年總是使用電腦打字,幾乎忘了如何書寫,感受不到文字之美,因此,自掏腰包設立書法教室,免費提供學生文房四寶,並親自指導師生書寫,為固有傳統文化及教育用心付出至此,實在令人感佩!
已辦理二十一屆、深具口碑之「慈龍杯全國書法暨篆刻比賽」於學校擴大辦理,讓整個校滿充滿文化藝術氣息,嘉惠更多書法藝術愛好者,也是慈明高中一大特色與亮點。
浴佛殊勝聖典‧除煩惱開智慧
每年的校慶浴佛,是慈明獨有的一大盛事。
餐飲、觀光科學生的祈福獻供,為莊嚴隆重的儀式揭開序幕;幼保科同學獻上優美曼妙的佛舞,傳達宗教藝術與美學;全校師生則透過浴佛,洗滌自身煩惱,祈願佛力加被學業順利、教學無礙。
眾緣和合見花開~~技職競賽常勝軍
謙謙學府樹典範
品德教育特色學校
上人重視品德教育,倫理道德,將佛教的慈悲與智慧融入教學、帶入校園,希望不只是在課堂中紙上談兵,而是以實際行動在日常生活中開啟學生的品德教育。
從學生早上進入校園開始,能親切有禮的問候教官道早安、升旗時爭取班級榮譽,並藉由朝會的敬師禮、師生齊唱國歌國旗歌、上課禮貌天使迎接老師、班級的靜觀養心、有序的午餐、有效率的環保分類等等,一點一滴的啟發孩子身體力行,實踐品德教育,並蔚為校風。
在校長的大力支持與全力推行、全校老師教職員的努力付出之下,慈明高中推動品德教育已具有相當良好之傳統及成效,不僅獲頒臺中市品德教育推動典範標竿『校務推動類』銀質獎、『班級經營類』金質獎,並獲得教育部品德教育金質獎特色學校之肯定,全國僅有三所高中職獲得此項殊榮,慈明高中更是中部唯一一所獲得表揚的學校。